紧抓项目复工复产 夯实野外支部建设——滇西南钾盐调查项目野外临时党支部工作侧记

作者:盐湖资源与环境研究室,苗忠英、徐建明 发布时间:2020-05-27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新的一年开始不久,一场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对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果断部署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不断巩固和拓展,为全球抗击疫情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随着国内疫情形势逐渐向好,防疫重点逐渐转向防止国外输入,国内防疫策略向“常态化”转变。全国人民面临的重要任务是科学复工复产,助力国家逐步恢复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努力实现国家脱贫目标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简称“资源所”)组织实施的思茅盆地中生代海相钾盐资源调查评价项目,为勘查我国战略性紧缺资源“钾盐”而设立,工作区主要分布在普洱及周边地区。该项目野外临时党支部就在这里成立,历史上这里曾有多个“国家级贫困县”。为了完成国家部署的任务目标、巩固国家脱贫攻坚成果,项目组核心成员克服疫情期间复杂的外部环境、克服开展工作的各种不便、克服疫情带来的恐惧心理,在“两会”召开前夕,带着党和国家的期望,带着领导的嘱托,带着家人的关怀,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科学协调内部分工、积极开展工作动员、细心做好安全防护,正式全面开展项目各项工作。 

  资源所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为项目顺利开展工作保驾护航。出发之前,按照资源所党委要求,条保处为野外工作小组准备了防疫口罩、安全处为大家准备了野外保险、财务处多次培训新规定、科技处持续跟踪项目进展、人事处对临时用工严格把关、大数据中心提供了野外工作规范……所有支持均是为了项目顺利实施、为了项目按时完成任务要求、为了项目出成果出人才不出问题。 

  野外支部先遣队冲锋在前。5月13日,党支部3名业务骨干率先赴昆明与云南省地矿行业专家、思茅盆地钾盐调查老专家、勐野井钾盐矿调查专家交流学习,随后赴云南省地质资料馆收集了早期的钾盐调查资料,最后与野外工作小组汇合共同开展野外工作。 

  野外工作小组英勇善战、攻坚克难。为了安全防护、为了不给其他乘客带来心理压力,野外工作小组人员从北京飞昆明全程5个多小时佩戴口罩、滴水未沾,考验他们的不仅有肠胃的呐喊,还有履行科学防疫的责任。工作区江城县地处三国交界处,防疫形势复杂,防控措施严格,野外工作小组人员在路上的检查站被盘问了3个多小时,但大家毫无怨言,想尽各种办法积极争取顺利过关。 

  野外工作地气温高、紫外线强、蚊虫多且毒性大,被未知毒虫咬伤是常有的事、每天预防中暑是必备的功课。连最基本的吃饭问题,在疫情期间也变得很难解决。中午在山上吃一口面包、盒饭对付一下,晚上回到驻地经常找不到吃饭的地方。有一次大家晚上9点才吃上饭,根本不管饭菜是否可口,只有填报肚子这么一个小小的要求。尽管野外工作有多重困难,可是没有一个成员喊苦喊累退缩不前。无论是头一天工作量多么大,第二天早上7点半,所有成员都准时出现在集合地点,向着新一天的目标出发。忙碌的野外工作期间,宋高博士加班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之后,不顾野外工作的劳累又为当地中学做了一次科普讲座,不仅给当地孩子普及了地球上生命演化的基础知识,还加强了项目与地方的沟通交流。 

  野外支部室内工作小组是外业工作顺利进行的坚实后盾。小到接收快递、财务报销,大到野外小组工作受阻时火线救援,他们不仅要完成已采集样品的分类整理、分析测试的分内工作,还要为外业工作小组提供无私的帮助,是项目组能够顺利开展工作的重要力量。 

  值此巩固防疫形势成果之际、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之时,思茅钾盐项目组核心骨干牢记自己身上的责任和使命,牢记一个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共产党员的初心,以为人民谋福利为己任,以服务于国家和社会为荣耀,全面履行各自的职责,不仅在室内工作坚守岗位,在祖国边疆的野外一线他们更是挥洒汗水、燃烧青春、不负韶华。只希望大家的努力为国家的战略需要解除后顾之忧、为祖国边疆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为地方摆脱贫穷落后提供可持续应用的依托。     

野外党支部工作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