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荣获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

来源:地调局资源所 作者:黄凡 发布时间:2017-02-23

  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评选结果近日公布,由陈毓川院士、王登红研究员和徐志刚研究员等人编著的《中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一书荣获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该书以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项目为依托,由项目全体成员合力编写、地质出版社出版发行。

  “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是全国重要矿产潜力评价项目之一,是在中国矿床学界的常印佛、陈毓川、裴荣富、翟裕生、汤中立等五位院士亲自参与和指导下,由全国30个省(区、市)40多家产、学、研单位,200多人历时8年共同完成的一项里程碑式的、具有重大创新意义和学科影响的科研成果,与已出版的《中国成矿区带划分方案》、《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技术要求》、《重要矿产预测类型划分方案》等成果一起通过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验收评审,在47个工作项目中以95.7的最高分脱颖而出,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在成矿规律研究总结、成矿年代学、典型矿床研究等方面具有创新性,奠定了矿产预测和潜力评价的理论基础,丰富了成矿学的研究内容,提升了我国矿床学研究的水平。

  《中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是在“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凝练而成的一本著作。该书通过对全国重要矿种典型矿床和区域成矿规律的研究,提出了全国统一的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技术要求,首次实现Ⅰ、Ⅱ、Ⅲ、Ⅳ级成矿区带的全覆盖;全面梳理并提出23个矿种矿产预测类型划分方案,厘定出388个矿产预测类型;对17个单矿种进行了汇总及系统、深入的研究,首次划分了单矿种的成矿区带,研究、总结了各矿种成矿规律,编制了系列图件,建立了矿产地一览表及数据库;系统研究了17个成矿省的成矿规律,探讨了重大区域成矿规律问题,完善了各成矿省的区域成矿模式及区域成矿谱系,分析了找矿潜力,为矿产预测和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对五层楼+地下室成矿模式、华南中生代岩浆成矿作用和新三源成矿理论等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认识,对发展及探讨成矿理论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书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图书,是“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项目系列丛书”系列丛书的总结,可供成矿学及矿产勘查、资源预测、科研、教学和管理部门相关人员参考使用。

  该书出版后不久就惊现盗版,专家提醒读者及购书单位,以下图版显示的是正版图书(图右)和盗版图书封面(图左)的对比,务请注意,谨防上当。

  

  注: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是与“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并列的国家级出版物三大奖之一,每两年举办一次。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获奖作品100种、提名奖作品100种,是从20142015年度全国51万余种新版图书中以严格的评选程序优中选优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