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攀登高原找锂矿,牢记使命、绿色勘查求突破——川西马尔康矿田外围取得找矿新进展

作者:代鸿章,刘善宝,王登红 发布时间:2019-08-26

2019年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承担的地质调查项目“松潘-甘孜成锂带锂铍多金属大型资源基地综合调查评价”项目编号:DD20190173)重点工作是在马尔康地区开展矿产地质调查与评价,取得找矿新进展。马尔康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田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的金川、马尔康两县接壤地带,锂铍矿脉围绕马尔康岩体成群分布,分布面积约700km2,是全国著名的锂辉石矿床密集区。

2019年项目启动以来,项目组成员以战略性矿产找矿突破为己任,不忘地质工作者服务能源资源安全的初心,以马尔康矿田外围作为重点找矿突破区,克服“高差大、海拔高”等困难因素,在高海拔藏区(重点工作区海拔39004500米)取得了成矿规律、成矿预测、找矿方法、钻探验证等多方面的突破性进展。目前已发现伟晶岩脉25条,其中含锂辉石伟晶岩脉9条,尤其是在米加地区已控制3条规模较大的伟晶岩型锂辉石矿体。其中,在加达矿区于7~8月完成第一期4个验证钻孔的施工,总进尺908.65米,孔孔见矿。钻孔(ZK001)获得氧化锂(Li2O)最高品位2.44%,平均品位1.26%的矿体,单工程初步估算锂矿资源量(Li2O)约3万吨,其伴生的Be、Nb、Ta、Sn等稀有元素均达到边界或工业品位。结合ZK002、ZK701和ZK801的钻探成果,预期累计新增锂矿预测资源量(Li2O)超过10万吨,可达到大型规模。

马尔康地区地处高原,生态环境脆弱,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组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高度重视勘查评价过程中高原生态脆弱区环境保护问题,采用钻探工艺全程采用清水钻进,实现高原绿色调查“模块化-机动化-快速化-轻巧化-无污化”工作方式的重大转变,在找矿过程中充分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重要指示,为高原找矿提供了可复制的绿色勘查示范经验

本次找矿突破的实践证明马尔康矿田外围仍然具有极大的找矿潜力,锂矿预测资源量(Li2O)可达数十万吨。现阶段找矿成果可进一步拓展调查区内花岗伟晶岩型锂辉石矿的找矿前景,能够继续为川西国家级大型新能源资源基地的建设提供资源基础,也对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三位一体”综合调查实现对马尔康矿田找矿快速突破,有力助推松潘-甘孜成锂带锂铍多金属大型资源基地勘查,对继续引领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调查具有积极示范意义。

 

 

项目组在马尔康加达矿区野外现场开展调查

 

 

 

项目组采用人工抬、扛的原始方式运送钻探设备及物资

 

 

加达矿区钻孔ZK001中锂辉石矿石岩芯(该层矿芯视厚度共10.5米)

 

 

加达矿区钻孔ZK701中锂辉石矿石岩芯(该层矿芯视厚度共30.48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