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清资源家底 稳固发展基石 促进中部崛起《中国矿产地质志》系列成果之《湖北卷》《湖南卷》通过评审验收

来源:地调局资源所 发布时间:2021-01-25

  洞庭湖北,九省通衢,两江五山一平原,孕育了鄂东南铁库铜都,鄂中平川千米盐膏,鄂西北银仓磷海;洞庭湖南,鱼米之乡,七山两水一分田,铸就了闻名遐迩的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之乡的中国名片。 

  近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资源所”)在北京、武汉、长沙等地以“现场+视频会议方式组织专家对《中国矿产地质志》系列成果之《湖北卷》《湖南卷》正本、矿产地质图和成矿规律图两图进行了评审验收。评审会由资源所副所长、中国矿产地质志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项目办主任王登红研究员主持。评审专家组由陈毓川、朱裕生、黄懋鸿、李均权、王永基、郑大瑜、王炳铨等22位院士专家组成。 

  《湖北卷》《湖南卷》两卷志书是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研编任务,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协调推进,资源所组织实施,湖南省、湖北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分别成立领导小组行政推动,湖南省地质调查院、湖北省地质调查院具体承担,联合湖南省、湖北省近20家地勘单位约250余人共同编纂完成。其中,《湖北卷》正文共1042章,3500余页,近400万字,配有近2000个插图表;《湖南卷》正文共751章,3000余页,300多万字,配有近1300个插图表。两卷志书共收录了湖北湖南已发现的能源、金属、非金属和水气150余种矿产、4000多处矿产地的勘查和科研成果资料,编制了“三位一体”矿产地质图,反映了两省矿产资源全貌;并按照统一的研编技术要求,系统总结了各矿种勘查开发历史、现状和最新成果;系统阐述了近500个典型/重要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和矿床成因,建立了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划分了Ⅲ级、Ⅳ级成矿区带,总结了各区带的成矿和地质特征,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式;厘定了矿床成矿系列、亚系列,并系统论述了各矿床成矿系列的基本特征,构建了区域成矿谱系,探讨了构造演化与成矿的关系,创新性编制了新一代“五位一体”成矿规律图,深入总结了区域成矿规律,分析了主要成矿区带和矿集区的找矿潜力,提出了找矿前景,为找矿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了科学依据。 

  《湖北卷》《湖南卷》作为两省有史以来对矿产地质和成矿规律研究方面最新、最全面、最系统的志书,填补了两省矿产资源领域志书的空白,实现了矿产资源的三个全覆盖(矿种、矿产地和省域面积),不仅摸清了矿产资源家底,展示了矿产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还为未来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扎实可靠的基础资料,将进一步推进中部地区崛起,成为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矿产资源安全基石,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