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高原矿产志 世界屋脊谱新篇——《中国矿产地质志·西藏卷》通过评审验收

发布时间:2021-11-30

  几代地质人栉风沐雨走遍高原勘查矿产;一鸿著洋洋洒洒全景记录西藏资源。近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资源所”)在北京,组织专家对《中国矿产地质志》系列成果之《中国矿产地质志·西藏卷》(以下简称《西藏卷》)进行了评审验收。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中国地质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矿产地质志项目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李金发,陈毓川、多吉特邀院士和专家,中国地质调查局有关部室、资源所、西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西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等主要负责同志出席会议,中国矿产地质志项目办公室、项目组成员及相关技术人员参加会议。 

  西藏自治区地域辽阔,地质工作起步晚,矿产勘查工作程度较低,但西藏成矿条件优越,孕育着丰富的矿产资源。70年前,党中央派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支西藏科学工作队,拉开了西藏地质工作的序幕。70年来,随着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持续投入,西藏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和研究水平大幅提高,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找矿成果,逐步建立了东有色金属勘查开发基地、藏中有色金属和铬矿勘查开发基地、藏西北盐湖资源开发基地和藏西北有色金属勘查开发储备基地等大型矿产资源基地,为全国和西藏经济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 

  《西藏卷》是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研编任务,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协调推进,资源所组织实施,西藏自治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成立领导小组行政推动,西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承担,联合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所属地勘单位60位地质工作者默默无闻历时八年编纂完成。 

  《西藏卷》系统地搜集了西藏自治区境内能源、金属、非金属、水气等四大类矿产146个矿种的矿产调查、勘查、物化探、科研资料和成果,从资源概况、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时空分布规律等方面,系统汇总了各类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历史、现状和最新成果及其在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编制了“三位一体”矿产地质图,首次实现了西藏自治区已发现矿种、矿产地的全覆盖,全面客观反映了西藏自治区矿产资源的概貌和特点;优选48个典型矿床、106个重要矿床,从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地质条件、矿床成因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研,建立了典型矿床的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反映了西藏自治区不同矿产、不同类型矿床的成矿特征和成矿规律,并重点探讨了铬铁矿的成因,丰富了西藏自治区矿床学研究内容;全面分析了西藏自治区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划分了Ⅲ、Ⅳ级成矿单元,并对各成矿单元的成矿地质构造环境、成矿作用与矿床类型、矿产地质特征、成矿规律进行了论述;厘定了西藏自治区内的矿床成矿系列、组合、组和类型,构建了西藏自治区区域成矿谱系,从成矿地质背景、成矿作用时空分布、矿床成矿系列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等方面总结了西藏自治区区域成矿规律,创新性编制了新一代五位一体成矿规律图,进一步探讨了西藏地质构造格局和演化及其与成矿的关系,认为西藏地壳的演化经历了古超级大陆离合期、古大陆边缘海演化期、陆(板)块拼接(碰撞)期和青藏高原后碰撞高原隆升期4个主要构造演化阶段,提出西藏三大成矿区的主要成矿作用与陆间、陆内俯冲或推覆作用以及陆块碰撞活动有关的观点;对主要矿产进行了潜力评价和远景预测,筛选出16个重点矿种重要矿集区,总结了重要矿床的找矿过程和经验,对西藏矿产资源勘查工作部署具有重要支撑和借鉴作用。 

  会议还对《西藏矿产地质——中国矿产地质志·西藏卷·普及本》《西藏地质矿产大事记》和《唐北地区矿产地质》进行了评审。其中,《西藏矿产地质》用生动的语言,记述了在雪域高原地质找矿的感人事迹,展现了地质人“三光荣”精神,宣传了地质工作的历史贡献,并通过介绍地热等清洁能源勘查开发利用史,探索出了一条矿产勘查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对引领青藏高原矿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西藏卷》评审验收会的召开,标志着省级志书研编工作的全面完成,正式进入修改完善和编辑出版阶段。《西藏卷》不仅填补了西藏矿产志书的空白,也真正实现了全国区域成矿规律研究的全覆盖,将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提升到新的高度。这是《中国矿产地质志》研工作的历史性突破,是西藏自治区编撰人员八年奋斗的结晶,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敬献了一份重要成果。 

  新的历史方位,新的使命担当。会议最后要求《中国矿产地质志》全国4350余人的研团队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主动担当,以史为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开创未来,秉持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家国情怀,发扬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全面践行新时代地质文化,努力将志书后续研编工作完成好,将《中国矿产地质志》打造成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治之明镜、传世之瑰宝,并以此为契机,奋力开创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