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资源所”)王登红研究员项目组完成的《大型锂资源基地调查评价的理论、方法与实践——以川西甲基卡超大型锂矿为例》正式出版。
随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锂作为21世纪能源金属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四川甲基卡锂矿是亚洲最大的锂辉石矿床之一,在《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中被列为唯一一个国家规划矿区。项目组通过十余年的工作实践,深入总结甲基卡式锂矿的成矿理论和找矿方法技术组合,开展了典型矿床及以锂同位素为创新点的地质调查与填图方法的研究,建立了甲基卡式锂矿的成矿模式与勘查模型,并推广到四川西部其他地区(包括九龙矿集区、平武矿集区、可尔因矿集区、石渠矿集区等)。
本专著是地质调查项目“川西甲基卡大型锂矿资源基地综合调查评价”(2016—2018年)的资助成果,也包括了中国地质调查局我国“三稀资源”战略调查项目2011年以来在甲基卡开展的地质调查相关成果。该专著主要介绍了川西以锂为主成矿区的地质背景与成矿条件,甲基卡等重点工作区传统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及环境地质等方面的调查评价方法及其运用效果,甲基卡超大型典型锂矿的成矿特征及区域成矿规律,以及甲基卡、可尔因、九龙三岔河、平武—马尔康等地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资源环境综合评价的成果,为建设大型锂矿资源基地提供了科学依据。结合川西甲基卡大型锂矿基地的实践,从目标任务、基本原则、立项依据、创新驱动、技术路线、工作内容、关键问题等方面探讨了能源金属矿产大型基地调查评价的基本问题,提出了大型能源金属矿产基地综合调查评价的技术要求和工作指南,为同类工作提供了样板。第一次专门评价了6Li的资源量,为锂资源在可控核聚变领域的高端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资源支撑。该专著是对大型矿产资源基地综合调查评价工作的探索性、创新性成果,对于同类型资源基地的勘查与开发也具有参考意义,可供矿床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矿政管理及其他专业领域科研、教学人员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