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9日,中国地质学会召开2023年度分支机构、省级地质学会秘书长工作会,全面总结学会2022年工作成果,研究部署2023年各项工作。会上,宣布了2022年学会各类优秀奖,其中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矿专委”)获评2022年优秀工作奖。
2022年,矿专委联合依托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资源所”),聚焦“提升矿产资源科技创新能力,全力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矿产资源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重要回信精神,积极推动矿专委各项业务开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成效。
一是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打造高端学术交流品牌,传播前沿科技创新成果。成功启动“矿产资源强国论坛”,先后邀请郑绵平院士、石学法研究员、陈衍景教授、丁正江研究员和美国朱尼亚塔学院Ryan Mathur教授开展交流,有效提升了品牌宣传力与社会影响力,为矿床地质专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矿产资源强国论坛
二是组建咨询专家团队,发挥行业智库优势,助力新一轮找矿战略突破行动。组建由毛景文院士领衔的矿产资源勘查与保障决策咨询专家团队,成功入选中国科协决策咨询专家团队名单。2022年11月10日,组织召开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关键理论与技术方法研讨会,取得了良好的交流研讨成效,同时也激发了广大地质工作者投身新一轮找矿战略突破行动的热情。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关键理论与技术方法研讨会现场照片
三是产学研协同推进,支撑企业取得找矿勘查和基础研究新突破。矿专委协同资源所,在内蒙古白云鄂博、西藏甲玛、江西赣南、广东大宝山等地区联合企业建立科学研究基地,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其中,在内蒙古白云鄂博首次开展大比例尺专题地质填图-反射地震-重力-磁法-电法综合勘查技术方法示范研究,指导圈定新靶区,初步查明铁矿石资源量2.28亿吨、稀土氧化物800万吨,新发现独立的萤石矿体1处,预测资源量1808万吨,为打造世界级氟化工基地提供重要资源保障。
毛景文院士受邀在第五届白云鄂博资源战略研讨会做报告
四是强化基础应用研究,实现重大科技项目申报和新矿物发现新进展。矿专委充分发挥矿床学研究基础应用的特色,积极开展基础原创性研究和应用勘查研究,取得重要进展。2023年,矿专委专家牵头成功申报1项科技部基础资源编图项目和7项重点研发计划,其中包括1项青年科学家项目(矿专委青年科学家已连续两年获得资助)。在白云鄂博发现新矿物并获得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命名及分类委员会高票通过,被命名为-“白鸽矿”以此为纪念在白云鄂博地区首次发现铌铁矿并开启铌资源调查研究的白鸽研究员。
五是深入开展地学科普活动,提升大众地学认知水平。克服疫情影响,创新科普活动形式,积极扩展传播渠道,依托学校、研究所、电视媒体等不同平台开展了“资源所科普进行校园活动”“资源与地球杯少年儿童公益绘画大赛”(第三届)等多项活动。此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唐菊兴受中央电视台《开讲啦》栏目组邀请,做了“矿产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重要作用”节目,以自身在青藏高原高海拔艰苦地区长期从事矿产勘查工作相关的故事为主线,向公众讲述了矿产资源与人类文明发展之间的关系,介绍了我国矿产资源勘查进展与安全现状,也向大众展示了地质勘查工作者乐观的生活态度、坚忍的行业精神和崇高的爱国情怀,获得良好社会反响。
唐菊兴研究员做客CCTV1中国青年电视公开课节目《开讲啦》
六是竭诚服务广大会员,积极开展人才推荐工作。矿专委全心全意为广大会员服务,积极向学会举荐人才,包括推荐中山大学虞鹏鹏参评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推荐资源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的黄凡、李永胜、王立强、郭春丽分获地质学会金锤奖、银锤奖、黄汲清奖和“优秀女地质科技工作者”称号。
七是积极组织系列活动,献礼地质学会百年华诞。2022年正值中国地质学会百年华诞,矿专委作为学会重要分支机构积极配合地质学会开展系列活动,并邀请毛景文院士、邓军院士参与录制百年华诞宣传片。在学会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矿专委毛景文院士出席会议并做了精彩学术报告,丁正江研究员作为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代表也参加会议并发言致辞。
八是打造精品期刊。由矿专委、资源所主办的《矿床地质》,是中国报道矿产资源最新研究成果的代表性刊物,获得“2022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称号。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全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矿专委将继续聚焦“提升矿产资源科技创新能力,全力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瞄准国家矿产资源重大战略需求,协同全国矿床领域专家同仁,打造高端学术交流品牌,传播前沿科技创新成果、发挥矿产资源行业智库优势,支撑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取得重大突破,助推矿业高质量发展,讲好资源故事,传播矿业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