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锂矿勘查研究进展总结方面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

来源:地调局资源所 发布时间:2023-05-31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全国锂矿工作部署需要成矿理论和找矿技术方法来支撑。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资源所”)王登红研究员、娄德波正高级工程师和代鸿章副研究员对国内外锂矿勘查进展、成矿理论和技术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 

  王登红研究员从矿床类型、成矿区带、成矿时代、勘查成果、资源格局、勘查方法、成矿理论、找矿方向、利用趋势和管理模式等十个方面对中国锂矿十年来勘查实践和理论研究进行了系统阐述。王登红研究员结合自身十年来三稀矿产的勘查实践,创新提出“多旋回深循环内外生一体化”锂矿成矿理论,构建了适用于硬岩型锂矿的“五层楼+地下室”层脉组合勘查模型,重新划分了成区带(新增阿尔金成带、冈底斯成带、喜马拉雅成带和大兴安岭西坡成锂带),进一步完善了中国锂矿的成矿体系。文中建议我国加强对以锂云母为主要工业矿物的新类型锂资源及以含黏土为主的沉积型锂资源的调查研究与开发利用;除了中生代之外,加强对古生代乃至前寒武纪锂矿的研究与找矿;加强阿尔金、喜马拉雅、冈底斯、大兴安岭西坡等新的锂矿成矿区带的勘查力度;加强对市场经济条件下锂资源动态管理的新机制研究;加强对锂同位素作为可控核聚变原材料的超前研究与资源储备,为开发高端矿业作出示范和引领。 

  娄德波正高级工程师结合实例分别从地质、地球化学、遥感、地球物理、综合勘查和潜在资源量估算等6方面总结了伟晶岩型锂矿勘查技术方法应用成果,体现了近年来固体矿产锂矿资源勘查预测理论和找矿方法新进展,文中建议进一步强化矿床成矿系列理论关于“全位成矿”和“缺位找矿”思路在锂矿综合勘查评价中的指导作用,完善找矿模型,提升找矿预测水平。 

  代鸿章副研究员对2019年至2021年期间国外一些重点锂矿项目的找矿勘查进展情况及动向进行概述。通过借鉴国外锂矿勘探项目的新进展,认为国内应树牢安全意识,加大对等战略性矿产资源的调查评价与勘查投入;进一步加强对伟晶岩型、盐湖型等传统类型以及岩体型、沉积型及热泉型等新类型锂矿的调查研究,不断拓展找矿新区域、新空间;加速国内锂矿产业化进程,不断健全锂业产业链,在上游加强国内锂资源找矿勘查的同时,要注重下游高端产品的研发。 

  上述成果第一资助项目均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专项“我国西部伟晶岩型锂等稀有金属成矿规律与勘查技术”项目(编号2021YFC29019002021YFC2901905)。已发表文章在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广泛转载,取得积极社会效应。 

  

  1  全球主要锂矿床分布图 

  

  2  中国主要成带分布简图 

  代鸿章, 王登红, 刘善宝, 李鑫, 王成辉, 孙艳. 2023. 国外锂矿找矿新进展(2019~2021)及对我国战略性矿产勘查的启示. 地质学报, 97(2):583-595. 

  娄德波, 王登红, 李婉, 范莹, 刘欢, 杜晓川. 2022. 国内外花岗伟晶岩型锂矿找矿预测研究进展. 矿床地质, 41(5):975-988. 

  王登红, 代鸿章, 刘善宝, 李建康, 王成辉, 娄德波, 杨岳清, 李鹏. 2022. 中国锂矿十年来勘查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十个方面新进展新趋势. 地质力学学报, 28(5):743-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