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无可替代。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油气资源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等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
六载春华秋实。近日,由自然资源部部署、中国地质调查局商请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几大石油公司共同研编完成的《中国矿产地质志·油气卷》(以下简称“《油气卷》”)以优秀的成绩顺利通过专家评审。评审会由王成善院士任组长,专家组成员由胡文瑞院士、朱裕生、乔德武、汤良杰、汪泽成、陈志勇、赵培荣、王登红等13位院士专家组成。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室、资源评价部、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矿产地质志办公室和上述几大石油公司有关领导和技术人员现场或视频参加了评审会。
《油气卷》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牵头组织,赵文智院士为总主编,中国30多家单位450余名油气地质工作者参加了研编工作。志书分上、中、下三篇,共六册,全面搜集了中国含油气盆地油气勘查和科研成果资料,总结了中国石油工业的艰难发展历程,划分了勘探阶段和开发时期,以及取得的重大成就;系统梳理了中国近900个油气田勘探和科研成果,首次实现了中国已发现油气田全覆盖研究总结,筛选了200多个典型/代表性油气田进行了研编,详细总结了各油气田的发现、勘查、研究和开发史、资源的禀赋特征、油气藏类型、地质特征和成藏规律,客观反映了中国油气资源全貌;分西部、中部、东部、海域等四大油气区研编了主要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开发成果,筛选分析了中国陆上和海域不同类型的典型油气田及其成藏模式,形成了油气地质条件与成藏分布规律新认识,总结了中国油气勘探开发的趋势,分析了勘探潜力,指出了未来油气勘探方向,为指导油气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和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了科学依据;总结了中国含油气盆地与油气资源的形成与分布特征,归纳了中国石油地质特征与油气成藏规律,明确了陆相断陷、坳陷、前陆盆地和海相克拉通盆地等四类原型盆地的构造型、复合型、岩性地层型3大类区带油气聚集规律,总结和提升了中国油气成藏理论研究水平,丰富了中国特色的石油地质勘探理论,为油气区域地质成矿理论的发展等提供有力的资料基础与技术支撑。此外,志书还梳理了未来油气勘探理论和技术需求,提出了未来剩余常规和非常规油气勘探领域的拓展方向。
通过《油气卷》志书研编,形成了几大石油公司间的高效组织和管理模式,加强了石油公司间的成果交流、总结和提升,促进了人才培养和科学普及,形成了一套适用于大型专业志书联动研编的强有力的组织实施经验。
作为《中国矿产地质志》系列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油气卷》不仅是对油气资源综合研究的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入的专业志书,填补了中国油气矿产地质志的空白,更是将我国油气地质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油气地质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和科学依据,对保障我国能源资源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评审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