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所2项成果获2023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

来源:地调局资源所 作者:科技处 发布时间:2024-01-03

  近日,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发布了《关于颁发2023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的通知》(中色协科字[2023]170号),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资源所”)以第一完成单位完成的《长江中下游及邻区钨金铜铁多金属成矿系统矿床模型与找矿突破》项目获一等奖,《膏盐层控矿理论创新与找矿突破》项目获二等奖。 

  荣获一等奖的成果是谢桂青研究员团队的《长江中下游及邻区钨金铜铁多金属成矿系统矿床模型与找矿突破》,是资源所与湖北、安徽等大学和一线地勘单位产学研联合攻关的结果。项目识别出新的三大成矿系统,创建三大矿床组合模型。确定了斑岩-矽卡岩-远端铜金成矿系统,建立了高低温矿床组合新模型,提出低温金矿是该带新的矿床类型,开拓了找矿新方向。查明了矽卡岩铜铁矿床与膏盐层共存的成矿系统,查明膏盐层参与铁矿比例大于铜矿,建立膏盐控矿模型,确定了在膏盐层地区寻找隐伏铁矿的新空间。厘定了氧化性I型花岗闪长岩有关的斑岩-矽卡岩钨多金属成矿系统,建立成矿动力学和矿床组合模型,提出高氧逸度的岩浆可形成大型钨矿的新认识,拓宽了新的找矿思路。针对三大成矿系统,集成创新了不同类型矿床、不同深度的五套有效找矿技术方法组合。利用本项目的矿床模型和找矿技术,圈定找矿靶区26个,经探矿工程验证探明了5个大型和5个中型矿床,项目成果被10余家单位应用,其中有2处大型矿床,实现了长江中下游及邻区覆盖区和深边部的隐伏矿找矿重大突破。 

  荣获二等奖的成果是李延河研究员团队的《膏盐层控矿理论创新与找矿突破》。项目组十多年来针对膏盐层的控矿机理和制约找矿突破的关键科学问题潜心攻关,并与宝武集团安徽马钢矿业资源集团、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安徽省化工地质勘查总院等单位深入合作,将成矿和控矿理论的创新与找矿勘查紧密结合,实现了找矿重大突破。取得以下成果:一是创新性提出膏盐层是玢岩-矽卡岩型铁矿成矿的必要条件和关键因素;二是建立膏盐层-玢岩/矽卡岩型铁矿-硫铁矿三位一体双层结构成矿找矿模型,三者紧密共生,互为找矿标志;三是建立膏盐层-有机质-MVT铅锌矿三位一体二阶段成矿模型;四是玢岩铁矿三位一体双层结构成矿找矿模型被系列深部找矿勘查证实,实现找矿重大突破,创造潜在经济价值超1000亿元,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是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和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于2001年共同设立科学技术奖。2023年评审共分为地质组、采矿组、选矿组、重冶组、轻冶与稀冶组、材料一组、材料二组、材料加工组、设备自动化组、标准分析组、环保组等11个小组,共对208项科技成果授予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