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技创新引领,实现找矿重大突破
资源所研究领域立足传统的地球系统科学,兼顾资源经济、环境与发展战略规划等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成矿过程与成矿规律研究,盐湖资源综合调查与开发利用评价,“三稀”金属矿产研究,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成矿远景区划研究、矿产资源战略研究等6大领域。
通过科技创新,催生孕育出对国家产生重大影响的系列科研重大成果。实现了罗布泊超大型钾盐矿(王弭力、刘成林)、西藏扎布耶超大型盐湖锂矿(郑绵平、张永生)、甲玛超大型铜金矿和雄村大型斑岩铜金矿(唐菊兴)、新疆琼河坝大型铜矿(孟贵祥)、河南石宝沟-鱼库超大型钼钨矿(毛景文、谢桂青)等大型矿床的找矿突破,为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作出了突破贡献,造就了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近10年来,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余项,地质矿产资源及环境地质调查专项项目10余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80余项。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以来,资源所承担专项项目4项,总经费约2.87亿元;6人作为项目首席专家成功申请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项目。近5年来,资源所实施重点项目95项,主持“深地资源勘查开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等。
资源所近5年间实施的重点项目(95项)
序号 |
项目类型 |
项目数(项) |
1 |
主持“深地资源勘查开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
4 |
2 |
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 |
2 |
3 |
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 |
1 |
4 |
国家支撑计划课题 |
3 |
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4 |
6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发项目 |
1 |
7 |
全国专项: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三稀”矿产调查、矿产资源保障程度论证等 |
5 |
8 |
公益行业科研专项项目 |
6 |
9 |
地质大调查、危机矿山项目 |
60 |
10 |
企业委托100万元以上横向项目 |
9 |
二、科学技术奖涵盖国家、省部级等各类奖项,奖励层次高
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16项,全国科学大会奖17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56项。向国家提交各类研究报告800余份,发表论文2600余篇,出版专著170余部,其中英文专著6部。多份资源战略研究高层报告(图集)获中共中央、国务院领导的批示。
近10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授权国家专利69项,其中发明专利51项。主要有:“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排名第四),“中国东部板内燕山期大规模成矿动力学模型”荣获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SCI检索论文700余篇。
资源所近10年荣获的各类科学技术奖(25项)
序号 |
类 型 |
数量(项) |
资源所排名 |
1 |
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
1 |
4 |
2 |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1 |
1 |
3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3 |
1 |
4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1 |
1 |
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1 |
1 |
6 |
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 |
9 |
1 |
资源所荣获的国家级科学技术奖证书
三、资源所取得的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典型的科研成果在五个方面
1、完成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深部矿产资源勘探技术”项目,由吕庆田研究员科研团队牵头完成。家973计划“中国海相钾盐成矿规律及预测研究”项目,由刘成林研究员科研团队完成。国家“973”计划项目“我国富铁矿形成机制与预测研究(2012-2016年),由李厚民研究员科研团队完成。
“深部矿产资源勘探技术”项目成果简介
中国陆块相成钾规律及预测研究(973计划)项目成果简介
(创建了高山深盆—迁移深凹成钾理论,创新提钾工艺,推动大型钾盐基地建设,改变了我国钾盐供需格局)
2、创新成矿理论与技术方法,实现大宗紧缺和战略新兴等矿种的找矿突破,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创新建立青藏高原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勘查模型,指导冈底斯北缘发现首例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累计新增预测铜矿远景资源总量超过3000万吨(金属量),其中铁格隆南矿床深部铜矿资源量超过1500万吨(金属量),金100吨,为藏西北铜金矿大型资源基地建设奠定了资源基础。通过理论创新与钻探验证,王登红研究员科研团队在四川甲基卡探获锂矿资源量100余万吨(Li2O),达到超大型规模,全区探获资源量超过200万吨,为规划建设川西国家级锂矿基地奠定了资源基础。由郑绵平院士团队牵头实施的“西部地区钾盐矿产远景调查评价”地调项目,以富钾锂卤水和海相固体钾盐为主攻方向,在柴达木黑北凹地累计新增钾盐资源量3.5亿吨(KCl),在塔里木盆地羊塔地区新增预测资源量4.8亿吨(KCl)。刘成林科研团队创新柴达木西部深层砂砾层卤水钾盐成矿模式,新增钾盐孔隙度资源量超过1500万吨(KCl),拓展了柴达木西部深层卤水钾盐资源的找矿空间,为柴西钾盐资源基地建设提供了资源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