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敏

发布时间:2022-07-25

姓名:祁敏

性别: 

职称:高级工程师

学位: 博士

办公电话:68999041

 

Emailminqiq@163.com

邮编:100037

通信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

 

 

 

所在部门: 矿产资源大数据中心

 

 

简历

祁敏,1982年生,博士,高级工程师。2012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博士研究生2012-2015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5年入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要从事变质岩岩石学、矿产资源战略、数字资产管理。近年来,主持科研项目2项,作为副负责人承担地质调查项目(课题)2项。参与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行业专项(SinoProbe)、地质调查二级项目、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等七余项。在缅甸硬玉岩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流体包裹体研究三个方面取得重要成果。为自然资源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政府机关单位提供资源政策和资源战略等方面咨询服务。发表论文9篇,SCI论文7篇,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4篇;作为主要执笔人或编写小组成员完成技术报告7部。其中1部报告得到李克强总理、张高丽副总理批示。

工作经历:
12019.11-至今,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矿产资源大数据中心, 高级工程师

22019.03-2019.09, 中国地质调查局科外部国际合作处(借调),高级工程师

32018.01-2019.03,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科技处外事管理,高级工程师

42015.12-2018.0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 助理研究员

52012.07-2015.1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博士后

 

 

学科类别: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研究方向:

矿产资源战略、数字资产管理

主要研究矿种:

战略性新兴矿产

承担项目情况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J1325,缅甸硬玉岩的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因意义,2013-201510万元,主持

2.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基金项目,Z1301-a4缅甸硬玉岩形成过程中的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及构造意义2013-20145万元,主持

3. 地质大调查工作项目之课题DD20160084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成果提升与应用2015.01-2016.12510万元,副负责

4. 地质大调查工作项目之课题DD20160084中国能源与矿产资源安全支撑系统建设与综合研究2016.01-2018.12840万元,副负责

5. 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230205,喜马拉雅造山带东段变质作用与构造演化,2013-2017300万元,参加

6国家行业专项“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之课题“山东莱阳盆地南/北板块边界科学钻探选址预研究(SinoProbe-05-04)”,2013111752013-2014250万元,参加

7.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项目《中央造山带(东秦岭—大别—苏鲁)岩石构造单元及复合造山过程》, 12120111201622011-2013280万元,参加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桐柏造山带早古生代含假蓝宝石基性麻粒岩成因研究,413020402014-201626万元,参加

 

9. 国土资源厅项目,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产业发展规划研究,2014.04-2016.0959.92万元,专题负责人

 

 

获奖及荣誉:

 

1. 2016年获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优秀党员称号

2. 2013年获大陆构造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优秀青年奖

3. 2012年论文《缅甸硬玉岩的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因意义》获第十七届全国包裹体会议优秀论文奖

代表性论文及著作

1. Min Qi(*), Hua Xiang, Zeng-Qiu Zhong, Hua-Ning Qiu, Hao Wang, Xi-lin Sun, Bin Xu .40Ar/39Ar geochronology constraints on the formation age of Myanmar jadeitite. Lithos, 2013(162-163):107-114(SCI/SSCI-IF=3.677)

2. 祁敏,向华,张泽明,钟增球.缅甸硬玉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对新特提斯洋壳俯冲带流体活动的制约,岩石学报,2014,30(80):2279-2286 (SCI/SSCI-IF=1.097)

3. 祁敏,沈昆,向华.缅甸硬玉岩中的流体包裹体,岩石矿物学杂志,2015,34(3):405-417.

4. 祁敏,向华,钟增球,周汉文.流体-超镁铁质岩相互作用与硬玉岩的形成,地球科学,2011,36(3):511-520

5. Xiang, H., Zhang, Z,M., Lei, H.C., Qi, M., Dong, X., Wang, W., Lin, Y.H. Paleoproterozoicner ultrahigh-temperature pelitic granulites in the northern Sulu orogen: constraints from petrology and geochronology. Precambrian Research, 2014, 254: 273–289SCI/SSCI-IF=3.843

 

 

6. Hua Xiang(*), Zeng-Qiu Zhong, Ye Li, Min Qi, Han-Wen Zhou, Li Zhang, Ze-Ming Zhang, M. Santosh. Sapphirine-bearing granulites from the Tongbai orogen, China: Petrology, phase equilibria, zircon U-Pb geochronology and implications for Paleozoic ultrahigh temperature metamorphism, Lithos, 2014, 208-209: 446-461. SCI/SSCI-IF=3.677

7. 向华,钟增球,李晔,周汉文,祁敏,雷恒聪,林彦蒿,张泽明. 北秦岭造山带早古生代多期变质与深熔作用:锆石U-Pb年代学证据.[J].岩石学报2014,03080):2421-2434. SCI/SSCI-IF=1.097

8. 向华,张泽明,董昕,祁敏,林彦蒿,雷恒聪. 印度大陆俯冲过程中的高压变质与深熔作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杂岩的相平衡模拟研究. [J].岩石学报2013,02911):3792-3802. SCI/SSCI-IF=1.097

9. 雷恒聪,向华,张泽明,祁敏,董昕,林彦蒿. 苏鲁造山带古元古代超高温麻粒岩及其构造意义. [J].岩石学报2014,03080):2435-2445. SCI/SSCI-IF=1.097

 

 

 

 

上一篇: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