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桂青

发布时间:2019-06-05

姓名:谢桂青

性别: 

职称:研究员

学位: 博士

办公电话:68999823

 

Email393771990@qq.com 

邮编: 100037

通信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

 

 

 

所在部门: 深地资源研究室

 

简历(不多于400字):

谢桂青,1975年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地球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2003以来一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工作其中2004-2009年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0-2011年、2016年和2018分别在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澳大利亚立大学加拿大Laurentian University从事访问学者研究工作。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深地资源研究室主任、国际SCI期刊《Ore Geology Reviews》副主编、《矿床地质》常务副主编、国际矿床成因协会(IAGOD)理事国际矿床学家协会会士(SEG Fellow)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床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自参加工作,以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型矿床为研究对象,开展典型矿床成矿机制、区域成矿规律、矿产勘查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0和专著1,其中SCI论文50篇。获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和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获中国地质学会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和青年地质科技金锤奖、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学会侯德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和省部级奖6项。

工作经历:

1201012月至今: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其间201011月至20112月:澳大利亚James Cook大学, 访问学者;20167月至201610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访问学者;20181月至20184月:加拿大劳伦森大学, 访问学者

2200512-201012月,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其间2004-2009,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科学学院, 博士后

2200310-200512月,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学科类别:

矿床学

 

研究方向:

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型矿床的矿床模型

主要研究矿种:

铜矿、钼矿、铅锌矿、钨矿、金矿

承担项目情况(地调、科研、横向):

1. 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92162217,氧化性富金斑岩-矽卡岩矿床碲、硒富集机制—以长江中下游九瑞、鄂东南矿集区为例,2022.01-20.25.12426.6万元(直接费用300万元),在研,主持;

2.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925011,矿床学,2020.01-2024.12400万元,在研,主持;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573042,矽卡岩矿床钨-铜共生分离机理:以鄂东矿集区阮家湾和铜山口为例,2016.01-2019.1286.6万元,在研,主持;

4. 科技部973计划课题,2014CB440902,低温成矿与深部作用的关系,2014.01 -2018.08464万元,结题,主持;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372090,鄂东南地区金井咀斑岩型金矿成矿机理,2014.01-2017.1280万元,结题,主持;

6.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1311136,鄂东南地区矽卡岩金矿床的成矿模型研究,2013.01-2015.1298万元,结题,主持;

7.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3093600,中国古生代中生代斑岩-矽卡岩型铜矿成矿背景、成矿过程与找矿方向,2013.01-2015.12750万元,结题,主持;

8.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01110994,大型矿集区时空结构与巨量金属富集机理研究,2011.01-2014.12340万元,结题,主持;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0972054,长江中下游地区晚中生代金牛和怀宁盆地双峰式火山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2010.01-2012.1248万元,结题,主持;

10.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课题,200911007-18,湖北大冶矽卡岩型铁矿科学基地研究,2009.01-2014.1290万元,结题,主持;

11.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点课题,K0902,鄂东南铜绿山矿田矽卡岩铜铁金矿的成矿机制和成矿背景研究,2009.01-2011.1282.5万元,结题,主持;

12. 科技部973计划课题,2007CB411407,隐伏大矿定位预测理论与方法,2007.07-2011.08314万元,结题,主持;

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0402011,赣南及邻区晚中生代基性岩墙群的年代学和地球学特征,2005.01-2007.1226万元,已结题,主持。

 

获奖及荣誉:

2020年获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

2020年获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和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2020年获得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10

2016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3

2010年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1

2010年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4

2010年获得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3

2015年获得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5

2013年获得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8

2011年获得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

2012年获得侯德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

 

 

代表性论文及著作(5-10篇):

Xie G Q*, Mao J W, Richards J P, Han Y X, Fu B. 2019. Distal Au deposits associated with Cu–Au skarn mineralization in the Fengshan area, eastern China. Economic Geology, 114, 127-142

2.      Xie G Q*, Mao J W, Bagas L, Fu B, Zhang Z Y. 2019. Mineralogy and titanite geochronology of the Caojiaba W deposit, Xiangzhong metallogenic province, southern China: implications for a distal reduced skarn W formation. Mineralium Deposita, 54(3): 459-472

3.      Xie G Q*, Mao J W, Wang R T, Meng D M, Sun J, Dai J Z, Ren T, Li J B, Zhao H J.2017. Origin of the Lengshuigou porphyry–skarn Cu deposit in the Zha–Shan district, South Qinling, central China, and implications for differences between porphyry Cu and Mo deposits. Mineralium Deposita, 52(4) :621-639

4.      Li W, Xie G Q*(通讯作者), Mao J W, Zhu Q Q, Zheng J H. 2019. Mineralogy, fluid inclusion and stable isotopes studies of the Chengchao deposit, Hubei province, eastern China: implica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high-grade Fe skarn deposits. Economic Geology, 2019, 114:325-352

5.      Li W, Cook N J, Ciobanu C L, Xie G Q*(通讯作者), Wade B P, Gilbert S E. 2019. Trace element distributions in (Cu)-Pb-Sb sulfosalts from the Gutaishan Au-Sb deposit, South China: Implications for formation of high-fineness native gold. American Mineralogist,104: 425-437

谢桂青,朱乔乔,李伟,姚磊,刘玉成. 2016.湖北大冶式铁矿地质北京:地质出版社: 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