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泓滢

发布时间:2022-07-25

姓名:泓滢

性别: 

职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学位: 博士

办公电话:010-68999063

 

Emailhongyingqu@126.com 

邮编: 100037

通信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

 

 

 

 

所在部门: 查技术方法研究室

 

 

简历:

泓滢1978,博士研究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10年毕业于中国地质科学院,学200809-201009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学习两年2010以来,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工作,主要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和昆仑祁漫塔格成矿带重点,以斑岩-矽卡岩型铜、钼多金属矿为研究对象,开展典型矿床成矿机制、区域成矿规律、矿产勘查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工作。201012-201312安大学博士后动站工作,2019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从事访问学者研究工作作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共发表重要期刊论文24篇,合作专著1部,其中,SCIEI论文11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3篇,英文摘要2篇;编写重要术报告7份;主承担项目14项,其,地调项目1:2500万世界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图编制及全球矿产成矿规律与评价”于2013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第5名)。 

工作经历:
[1] 2020.12 今,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查技术方法研究室,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2] 2014.02  2020.12,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室,高级工程师

[3] 2019.10 2019.12大利亚塔马尼亚大学,优秀矿床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4] 2010.07  2014.02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金属矿产资源研究室,助理研究员

[5] 2010.12 2013.12安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6] 2007.09 2010.06,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普与勘探,博士研究生

[7] 2008.09 2010.09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与中国质科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国家公派

[8] 2005.09 2007.06国地质大学(北京),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士研究生

学科类别:

矿床学

 

 

研究方向:

江中下游成矿带和昆仑祁漫塔格成矿带岩浆-热液成矿作用与成矿规律

主要研究矿种:

铜矿、钼矿、铅锌矿

承担项目情况:

基金项目

[1] 2016.07–2020.1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南岭成矿带典型成矿系统的深部过程和成矿模式,专题负责人

[2] 2014.01–2018.1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低温成矿的物质基础(3),专题负责人

[3] 2014.01–2016.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粤北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中层状铜矿体的成矿时代与成矿物质来源研究,项目负责人

[4] 2013.05–2015.05,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粤北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中层状铜矿体的成矿机制研究,项目负责人

[5] 2009–2012,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长江中下游酸性侵入岩体的冷速率、热效应与其成矿强度的示范研究,项目负责人

[6] 2011–2013,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基金,广东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研究,项目负责人

 

地调项目

[1] 2020–2022,地二级项目,浙闽粤火山岩区铜金矿产地质调查,项目骨干

[2] 2018–2019,地调二级项目,矿产资源国情调查数据集成与动态更新,二级项目副负责

[3] 2016–2017,地调二级项目,中亚及邻区铜镍铀资源潜力评价与应用示范,二级项目副负责

[4] 2016–2017,地调三级项目,周边国家铜镍铀资源综合研究与编图,子项目负责

[5] 2013–2015,地调项目,区域成矿图件编制与相关找矿问题研究,项目副负责

[6] 2013–2015,青海省地质调查局地勘基金项目,青海野马泉地区多期次构造岩浆热年代学与找矿靶区优选,项目副负责

[7] 2012–2013,地调项目,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矿产资源开发前景研究,课题负责人

[8] 2011–2013,地调项目,1:1000万亚洲成矿图编制,项目副负责人

[9] 2011–2012地调项目,全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形势跟踪分析研究,项目副负责人

 

获奖及荣誉:

 

[1] 2013年,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12500万世界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图编制及全球矿产成矿规律与评价,第5

代表性论文及著作:

[1] Hongying QU, Kurt Friehauf, M. Santosh, Rongfu PEI, Daxin LI, Jiannan LIU. 2019. Middle–Late Triassic magmatism in the Hutouya Fe–Cu–Pb–Zn deposit, East Kunlun Orogenic Belt, NW China Implications for geodynamic setting and polymetallic mineralization [J]. Ore Geology Reviews (SCI), 113. DOI: 10.1016/j.oregeorev.2019.103088.

[2] Hongying QU, Jingwen MAO, Shumin Zhou. 2020. Metallogenesis of stratiform Cu mineralization in the Dabaoshan polymetallic deposit, Northern Guangdong Province, South China [J]. 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SCI), 210. DOI: 10.1016/j.gexplo.2019.106448.

[3] Hongying QU, Jingwen MAO, Shumin ZHOU. 2018. Fluid inclusions and C, H, O, S, and Pb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he Dabaoshan Cu polymetallic deposit, Northern Guangdong Province, South China [J]. Resource Geology (SCI), 68(3): 258~274.

[4] Shihua ZHONG, Reimar Seltmann, Hongying QU (Communication author), Yingxin Song. 2019.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zircon Ce anomaly for estimation of oxidation state of magmas: a revised Ce/Ce* method [J].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SCI), 113(6): 755~763.

[5] Shihua ZHONG, Chenyou FENG, Reimar Seltmann, Daxin LI, Hongying QU (Communication author). 2018. Can magmatic zircon be distinguished from hydrothermal zircon by trace element composition? The effect of mineral inclusions on zircon trace element composition [J]. Lithos (SCI), 314-315: 646~657.

[6] 瞿泓滢, 陈懋弘, 杨富初, 高志辉, 王要武, 赵海杰, 余长发. 2014. 粤北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中层状铜矿体的成矿时代及其成因意义[J]. 岩石学报(SCI), 30(1):152~162.

[7] 瞿泓滢, 丰成友, 裴荣富, 何书跃, 李大新, 刘建楠, 王辉, 周建厚. 2015. 青海祁漫塔格虎头崖多金属矿区岩体热年代学研究[J]. 地质学报(EI), 89(3): 498~509.

[8] 泓滢, 景文, 淑敏, 懋弘. 2019. 粤北大宝山志留纪次英安斑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床地质(CSCD), 38(2): 331~354.

[9] 瞿泓滢, 刘建楠, 裴荣富, 何书跃, 周淑敏, 王辉, 周建厚. 2018. 青海祁漫塔格成矿带与虎头崖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有关的二长花岗岩体热年代学研究[J].中国地质(CSCD). 45(3): 511~527.

[10] 张明玉, 丰成友, 王辉, 李大新, 瞿泓滢(通讯作者), 刘建楠, 周建厚. 2018. 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晚三叠世正长花岗岩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J]. 岩石矿物学杂志(CSCD). 37(2): 197~210.

[11] 罗刚, 瞿泓滢(通讯作者), 肖荣阁, 梅燕雄, 黄修保. 2016. 江西省花山洞钨矿花岗岩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J]. 现代地质(CSCD), 30(5): 1014~1025.

 

 

 

 

上一篇:吴胜华
下一篇:骆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