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陈毓川院士牵头的项目组通过近四年的工作,在南岭东段于都县银坑示范区部署了南岭地区的第一口科学钻探。该钻探与2011年6月25日顺利开钻,项目组克服了种种困难,经过近一年的钻探施工,初步实现了该钻孔的第一步目标―揭露该区的重要构造带以及示范区浅部的矿化。
南岭科学钻探第一钻是在深部探测专项的第三项目和第五项目共同资助下开展的。通过前期在本区开展的高精度重磁面积测量和骨干剖面的大地电磁、反射地震和CSAMT/AMT等深部探测成果,并结合该区的典型矿床研究、成矿规律研究和勘查结果,确定了该科学钻的选区和孔位。
本次科学钻探预导孔的布设,在3000米范围内将从老地层开孔,理想的情况为穿过第一构造层之后,穿过该区最重要的两个推覆构造,揭露到晚古生代的构造层,最后揭示到隐伏岩体。
通过该科学钻探的实施,主要达到的科学目标有:(1)探索两个重要成矿带交接部位深部地壳构造;(2)探索浅部以铜铅锌金银为主的成矿作用、深部铜多金属矿或者钨锡多金属成矿的可能。
截止发稿,科学钻探施工进尺为1430米,初步完成了科学钻探设计的第一步目标,即揭露基底构造层、推覆构造和浅部的金银多金属矿化。F1推覆构造的揭露位置为1373.71米,目前钻探还没有完全打穿F1断层。在0~1430米的范围内,揭露的地质现象比较丰富,包括地层信息、构造信息、岩浆信息以及矿化-蚀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