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从日前公布的2013年度中国地质调查十大进展中,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作为主要完成单位的2项成果入选,其中《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圆满收官》位列第一,《西藏多龙地区铜矿找矿实现重大突破》位列第五。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矿产资源国情调查,对我国长期形成的浩如烟海的地质调查数据,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处理,系统预测了我国25个重要矿种资源潜力,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重要支撑。一是全面完成了我国煤炭、铀、铁、铜、铝等25个矿种资源量的定量预测,圈定各矿产最小预测区49202个,基本摸清25个矿种的资源潜力及空间分布。二是系统开展全国成矿地质背景综合研究,首次系统编制中国大地构造系列图件,对一批存在长期争议的重大疑难地质问题提出了诸多新认识。三是开展了典型矿床及成矿规律研究,建立完善了典型矿床和区域成矿模式、成矿地质要素,厘定出了388个矿产预测类型,实现了Ⅳ级区带全国陆地面积的全覆盖,构建或完善了各成矿省的区域成矿模式。四是系统开展了重力、磁测、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等资料应用研究,建立了服务于成矿地质背景、典型矿床、矿产预测的信息特征和地质解释推断认识。此外还培养了大批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高端人才。该项工作自2006年启动以来,历时8年时间,共有165个单位、3700余名科学家参与此项调查。是我国最科学、最权威、规模最大的一次评价,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绝无仅有,为世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做出了贡献,提供了借鉴。
通过在多龙地区实施矿产远景调查、激电中梯测量、激电测深等多种方法技术手段,大力夯实勘查区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加强地质背景、成矿规律、矿床成因及找矿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方面科研攻关,增强科技引领作用;实施钻探验证,新发现拿若、铁格隆南铜(金)矿,成功圈定龙荣-卓不格布北矿化集中区,显示出良好的找矿前景。在此基础上,引导和拉动商业性勘查投资超过3.2亿元,极大地加快了勘查步伐,助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截止2013年底,西藏多龙地区累计探获资源量铜1624万吨、伴生金481吨、银1393吨。其中,仅2013年度累计新增资源量铜(332+333类型)650万吨,伴生金103吨,银1115吨。实现了我国铜矿找矿又一重大突破。多龙铜矿的重大突破,进一步确立了班公湖-怒江重要成矿带的地位,为西藏铜都建设提供了资源基础,它的开发利用,可以有效缓解我国铜矿资源紧缺局面,有效改变铜资源供应格局,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