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产地质志》总主编陈毓川的87岁寿诞。借此佳期,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资源所”)稀有稀土贵金属矿产研究室党支部邀请李剑书记、王登红副所长两位所领导,朱裕生、宋学信、朱明玉、杨岳清等老一辈地质学家,肖克炎、唐菊兴、王平安、李建康、陈振宇等中青年专家与陈毓川院士座谈,毛景文院士、长安大学梁婷教授、中国矿业联合会原副会长刘玉强、江西省应用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张家菁等多位专家线上参加座谈。大家共聚首、忆往昔、展未来,同祝陈毓川院士健康长寿、福寿延绵。
上海解放时,为了不打扰市民,解放军都睡在马路边潮湿的地上。少年陈毓川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严明纪律和爱民之心所感染,同时受到从事地下革命工作的哥哥和姐姐影响,爱党爱国情怀从此在他心中深深扎根。陈毓川院士在高一就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先后担任组织委员和支部书记。在党的教育培养与家庭的熏陶下,陈毓川院士从上大学开始就树立了为祖国矿业服务终生的伟大理想,即便在特殊时期备受挫折,仍坚信党的领导,不忘学习和工作。陈毓川院士感慨,随着年龄的增大,精力已不再如以前旺盛,但他表示将加倍珍惜今后的每一天时间,竭尽全力做好三件大事:一是按照既定目标推进矿产地质志研究编制工作,二是继续呼吁各界支持矿业发展,三是继续呼吁加强地质科技工作。陈毓川院士还将自己几十年来最深刻的工作体会浓缩成“目标、精神、创新、团队”八个字,勉励大家特别是中青年科技人员共同作为:先要树立为国奉献的大目标,再设定人生进步的小目标;精神坚守上做到奋斗与包容并重,不管是对待他人与自己,还是成功与失败;地球未知性多的特点决定了地质事业是创新的好平台,一定要敢于奋勇向前、探索创新;事业的成功是个人努力与团队协作的共同成果,必须牢固树立团队意识,加强团队建设,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毛景文院士在野外现场通过线上方式向陈毓川院士贺寿,感谢陈院士对自己的培养和为推动地质事业健康发展作出的巨大努力。参加座谈的各位老专家回忆了和陈毓川院士一起工作的场景,宋学信老师还特意赋诗一首;中青年专家分享了陈毓川院士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培养之情,讲述了陈先生在野外不畏艰辛、砥砺前行的工作态度,追求真理、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年轻的同事则讲了一些陈先生在树下等柿子掉下来等一些生活趣事,展现了老先生可爱的一面。
参会人员对陈毓川院士的感激之情难以言表,认为陈毓川院士为全国地质工作者带来了四个“一”:致力于推动全国地质事业发展,给了广大地质工作者“一个饭碗”;组织实施的潜力评价和矿产志等项目,提供了取得事业进步的“一个平台”;关怀备至、倾心指导的“一份爱心”,犹如早上的第一束阳光温暖且充满希望;宽容大度的胸怀,让年轻人打破束缚赢得“一份事业”。
陈毓川院士伟大的爱国情怀、坚守的科学态度、宽容大度的胸怀、永不言弃的精神将时刻激励着我们,为我们照亮前进的道路。我们也将以陈毓川院士为首的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坚守信仰、继往开来,为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继续贡献力量。
工作快乐您真行
——庆贺陈毓川院士八十七岁寿辰
宋学信
投身地矿七十载,报效国家志满怀;
访研矿床上百千,论著等身不尽来;
学海无涯航不止,领衔编志集大成;
米寿将届茶可期,工作快乐您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