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0日,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资源所”)与湖北省地质局签订合作协议。双方一致同意在互惠发展的基础上,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工作联动”的原则,建立紧密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整合优势资源,形成合力,互相支持,相互配合,共同推进矿业全链条合作。围绕湖北省重点矿种、重点区带为开展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开发利用以及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和前沿性矿产资源领域,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新技术开发应用等方面广泛合作,实现产学研紧密结合,支撑实现找矿重大突破。
湖北省矿产资源丰富,资源潜力巨大,具备建设国家资源接替基地的资源基础。作为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综合性地勘单位,湖北局经过70余年的地质找矿,探明了大冶铜绿山铜铁矿、宜昌磷矿等大中型矿床300余个,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布局提供了矿产资源保障。近年来,在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长江中游成矿带、上扬子中东部成矿带、江汉盆地成矿区等成矿区带的找矿突破行动,铁、铜、金等金属矿产,稀土、磷、钨等非金属矿产,以及页岩气等能源矿产找矿成效显著,为全省有色金属、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链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
作为地质找矿的国家队、主力军,资源所秉持“资源报国”的初心使命,与湖北省地勘队伍合作历史悠久。以裴荣富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早在1952年就参与尖林山盲矿的发现,主持了程潮铁矿勘查;毛景文院士和谢桂青研究员以我国矽卡岩铜铁矿床最集中的地区——大冶矿集区为研究对象,长期开展工作,最终建立起大冶矿集区的成矿模型,拓宽了铜矿的找矿方向;近些年来,资源所在江汉盆地潜江凹陷卤水钾锂溴矿产找矿、湖北断峰山地区锂、铍、铌、钽等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找矿等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与此同时,双方在全国矿产资源国情调查、矿产志研编、潜力评价、危机矿山勘查等方面合作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成矿理论与找矿模式、勘查技术方法示范与应用等方面均取得重要成果。
双方一致强调,要以本次签订的协议为契机,密切协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深化合作,探索创造更多有影响力的合作模式和经验,不断推进鄂西铅锌多金属能源资源基地、鄂西北铌钽稀土金银多金属资源基地、鄂东南地区老资源基地建设和尾矿资源调查评价等重大需求谋划多领域合作,实现找矿重大突破,助力打造全国新的矿产资源基地。
湖北地质局主要负责人、资源所主要负责人、湖北地质局直属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专家参加签字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