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9日,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资源所”)召开2025年工作会议暨职工代表大会。王登红所长向大会作了《学科建设、矿产调查、成果转化“三驾马车”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再立新功》的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2024年工作成效,分析了当前形势挑战,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推动地质科技高质量发展锚定改革路径。陈仁义书记科学全面分析了我们所当前面临的新情况,对要出台的改革举措进行了详细说明。在京院士、所领导班子成员、副总师、中层干部、党支部书记、具有正高级职称的科研人员和职工代表等出席了会议。职工代表就《2025年工作报告》及系列改革措施进行了分组讨论。
改革破题:学科建设夯根基,创新驱动显担当
面对新形势下的矿产资源安全挑战,资源所以使命为导向,将学科建设作为改革突破口。2024年,研究所通过优化调整学科结构、推动交叉融合、强化全产业链布局,重塑发展动能。传统优势学科焕发新生,矿床学与信息技术、材料科学深度融合,无人机找矿等新技术应用逐步形成体系。还计划修订“三定”规定,成立成矿远景区划室等新部门,并启动“一人一策”青年人才培养机制,全年新增3名国家高层次人才、12名部级科技人才,创新团队建设迈上新台阶。
所长王登红研究员在报告中强调:“学科建设是资源所业务体系发展的核心、基石。在当前科研院所激烈竞争的态势下,加强学科建设不仅是提升资源所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服务国家矿产资源安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唯有以改革优化学科布局,才能夯实资源所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根基。”
发展答卷:找矿突破立新功,成果转化添动力
2024年,资源所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交出亮眼成绩单,譬如:藏西北火山岩区隐伏矿床勘探获重大发现,川西加达锂矿、牦牛坪稀土矿实现深部找矿突破,柴达木钾盐资源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国情调查有力支撑矿政管理,成效显著。此外,成果转化效果显著,实现社会效益与科技创新双赢。
在科技创新领域,全年发表论文170篇,获省部级科技奖7项,发现“铈钽易解石”等新矿物2种,并首次实现高温高压实验体系压力精确测定技术的突破。科普工作同步发力,“资源与地球”杯公益绘画大赛、典型矿床陈列室开放等活动推动地质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治理升级:党建引领聚合力,民主管理促效能
以党建统领全局,资源所将全面从严治党贯穿改革发展全过程。2024年,研究所成立8个野外临时党支部,新增3个“四强党支部”,并通过构建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推进巡视整改落实,筑牢发展底线。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完善,民主评议与监督机制持续深化。
用现代化治理体系保驾护航,保障资源所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挺进。稳步推进使命导向管理改革试点,落实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实施方案,基本完成决策体系、管理体系、支撑体系各项目标任务建设。
工会工作同样亮点纷呈。2024年开展职工文体活动,并依托篮球、瑜伽等兴趣小组丰富职工生活。青年职工座谈、院士专题党课等活动,为人才成长搭建平台,凝聚干事创业合力。
锚定未来:“三驾马车”齐奋进,“十五五”谋篇开新局
2025年,资源所将以“收官‘十四五’、谋划‘十五五’”为目标,聚焦四方面任务。一是学科建设再优化。修订“三定”方案,探索学科交叉科研项目,推动矿物材料等薄弱领域复兴,加强学科管理,完善保障机制,加强巩固科技平台建设,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夯实业务体系建设,强化科技创新成果集成。二是找矿行动再攻坚。支撑编制“十五五”找矿方案,推进藏北铜金、南疆铁矿等基地建设,稳步推进矿产志研编,有序推进矿产资源国情调查,大力推动地质科技创新,持续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地质找矿装备和安全保障水平;三是成果转化再突破。增强科技成果转化活力,创新合作机制,培育整装勘查团队,破解“不想转、不敢转”难题;四是治理体系再升级。初步建立现代化治理体系,构建安全保密长效机制。
“雄关漫道,自当勇往直前;重任在肩,更须策马扬鞭。”王登红所长号召全体职工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新一轮找矿突破中再立新功,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服务国家资源安全书写地质报国新篇章。
发展永无止境,改革未有穷期。资源所正以“三驾马车”协同发力的实践,诠释着“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的深刻内涵,在保障能源资源安全的征程上奋力前行。
(职工代表第三组讨论现场)
(部门讨论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