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资源所三个项目荣获2017年度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技奖

来源:地调局资源所 作者:科技处 马玉波 王爱云 发布时间:2018-05-28

  日前2017年度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技奖获奖结果正式揭晓(“关于2017年度地质科技奖获奖成果的通知”(中地调函〔2018〕221 号), http://www.cgs.gov.cn/tzgg/tzgg/201805/t20180504_456941.html),资源所申报中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多尺度深部探测:新发现与新认识成果获一等奖,“中南部非洲重要成矿带划分,资源潜力分析评价及相关图件编制”(第二完成单位)获二等奖。 

  中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主要完成人:王登红、陈郑辉、王成辉、黄凡、应立娟、张长青、王永磊、李建康、王岩、孙艳、付勇、孙涛、李超、秦燕、李立兴首次提出全国统一的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技术要求,形成成矿学研究中成矿规律研究的行业标准,具有极强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在全国推广并得到普遍使用,有效地指导了全国成矿规律研究。为全国培养矿种和成矿规律研究人才近千人。培养学生24人。发表论文168篇,公开出版专著11部。主编的《中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一书获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是迄今为止第一部获此殊荣的地质矿产类图书。通过该项目,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形成了一支稳定的单矿种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的专业学术团队(年龄在35~40岁),初步恢复了矿产资源研究所在该领域中的地位,可以为中国地质调查局等主管部门提供可持续的、专业化的技术服务,为中国地质调查局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研究中心的搭建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队伍保障。在江西章源钨业、赣南地质大队等建立中国地质科学院博士工作站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野外研究基地,为矿山企业和一线勘查单位培养了专业技术人才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多尺度深部探测:新发现与新认识(主要完成人:吕庆田、汤井田、史大年、吴明安、杜建国、周涛发、刘振东、严加永、赵金花、江国明、张昆、肖晓、徐涛、谢文卫、高文利在深部成矿过程、三维结构和成矿预测等方面取得重大创新成果,极大推动了陆内成矿理论创新和探测技术的进步。项目执行期间,培养了一批国家、省部级人才;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合肥工业大学搭建了3支深部资源探测研究团队,总人数超过40人。不完全统计,依托项目共培养博后9名,博士15名,硕士18名。截至2017年6月,发表主要论156篇(SCI 87篇,EI 9篇,核心60篇);获得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1项。在《Tectonophysics》、《岩石学报》、《地球物理学报》和《地质学报》出版专辑4期;获得 2010、2012 年中国地质科学院十大科技进展。 

  我所作为第二完成单位的“中南部非洲重要成矿带划分,资源潜力分析评价及相关图件编制”(主要完成人:刘晓阳、王杰、余金杰、修群业、王丽瑛、刘禹宏、贺福清、任军平、龚鹏辉、何胜飞)获二等奖。该项目首次系统划分了中南部非洲成矿区带,初步总结了各成矿区带特征,为今后进一步研究中南部非洲地质矿产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圈定了17个找矿远景区,为今后中南部非洲找矿工作部署提供了依据。 

  据悉2017年度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技奖聚焦引领解决资源问题和地球系统科学问题的重大科技成果2017年度参评项目涉及能源与其他矿产资源、基础地质、水工环地质、技术方法、管理支撑等5个领域,来自全国地质行业的118项成果参评,经过形式审查、专业组评审、综合评审答辩、局务会审核及公示等环节,最终评选出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2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