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6年,《中国矿产地质志·陕西卷》编纂完成

作者:稀有稀土贵金属矿产研究室,王岩 发布时间:2020-05-27

  526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组织专家在北京、西安、太原等地,通过现场与视频会议相结合的方式对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研编完成的《中国矿产地质志•陕西卷》志书及图件进行了评审验收。《中国矿产地质志•陕西卷》是继《江西卷》《台湾卷》及北京、天津、重庆、宁夏、海南五省志书完成后的第八部省级矿产地质志书,也是陕西有史以来矿产地质和成矿规律研究方面最新、最全面、最系统的一部著作,全书200多万字,图表近千张,是陕西矿产勘查及研究成果的百科全书,对地质找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中国矿产地质志•陕西卷》是由董王仓、李新林、李维成主编,以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为研编核心单位,联合省内地调、地矿、有色、石油、煤炭、建材、核工业等有关单位,历时6年共同完成。该书在系统搜集、整理陕西省矿产地质勘查及科学研究形成的丰富地质资料基础上,首次全面梳理了陕西省93种矿产、2000余处矿产地的矿床类型、矿床地质特征、地理分布、资源储量、勘查开发等基本情况,深入总结了陕西能源、金属、非金属、水气矿产及区域成矿规律,首次实现了全省矿产和矿产地全覆盖。在中国矿产地质志矿床类型划分方案基础上,从陕西省矿产地质实际出发,创新性地提出了涵盖能源、金属、非金属和水气四大类矿产的矿床类型划分方案,为开展不同种类矿产的区域成矿规律综合研究找矿工作奠定了基础。 

  该卷志书以板块构造、矿床的成矿系列理论为指导,研究划分了陕西省的成矿单元,厘定了矿床的成矿系列,建立了区域成矿谱系;按照区域构造发展演化的阶段性,首次编制了陕西省前板块构造、板块构造和陆内造山等三个构造阶段的“断代”成矿规律图(150万),揭示了板块构造萌生、发展、消亡到再“活化”完整演化过程中矿产资源的形成及时空分布的规律性。并编制了陕西省新一代的矿产地质图(1∶50万)具有系统性、实用性和创新性 

  书首次划出陕西省13个矿产资源集中区(矿集区)和8次重大成矿地质事件,并分析探讨了其间的内在联系。认为地质历史时期的重大成矿地质事件是控制矿集区形成与分布的主要因素,创新性地划分出单一型、耦合型、叠加型和复合型等4种不同类型的矿集区,对进一步开展矿集区形成机制研究和矿产勘查部署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评审会由中国矿产地质志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毓川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汤中立、王双明,及王保良、王瑞江、刘池阳等15位专家,陕西省自然资源厅雷鸣雄、王怀斌,矿产地质志项目办、陕西地调、地矿、有色、石油、煤炭、建材、核工业等单位主管领导和课题负责人及全国其他省市区矿产地质志研编负责人等90余人参加了评审会议。   

北京分会场 

陕西分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