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所毛景文院士团队发现一种碳酸盐重稀土新矿物—毓川碳钇矿

来源:地调局资源所 发布时间:2023-02-09

  近日,经国际矿物学学会新矿物命名与分类专业委员会(IMA-CNMNC)评审投票,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资源所”)毛景文院士团队申请的新矿物正式获得批准。新矿物的国际矿物学会编号为IMA2022-120,英文名为yuchuanite-(Y),中文名为毓川碳钇矿,矿物缩写为Ych-(Y)。该新矿物以我国著名矿床地质与矿产勘查学家,中国工程院陈毓川院士的名字命名。 

  毓川碳钇矿是由资源所毛景文院士团队的刘鹏副教授(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在粤东北玉水铜矿所发现,这也是继2021年发现景文矿(Y2Al2V4+2[SiO4]2O4[OH]4)后该团队再次在玉水铜矿发现新矿物。初步研究表明,玉水铜矿重稀土矿物形成于晚三叠世(223Ma),为华南地区首次识别出的三叠纪重稀土矿化。矿物学与Nd同位素研究表明,其形成可能与盆地卤水有关,重稀土来源于下部的红色砂岩。玉水铜矿中多种重稀土新矿物的发现不仅为拓展重稀土成矿新类型提供了重要启示,也为拓展我国华南重稀土找矿新方向提供了重要支撑。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姚薇博士(现西安矿产资源调查中心高级工程师)、杨文强工程师及其合作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李国武教授团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孙宁岳博士、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Nigel Cook教授、西北大学宋文磊副教授共同参与本次工作。新矿物成分和晶体结构确定过程中得到了南京大学张文兰教授、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所的李婷高级工程师和王涛博士的帮助。 

 

  1 毓川碳钇矿镜下照片. Ych-Y = 毓川碳钇矿 

 

  2 毓川碳钇矿晶体结构图 

  陈毓川,1934127日出生于浙江省平湖市乍浦镇,原籍宁波,是我国著名的矿床地质学家。1959年毕业于苏联乌克兰顿涅茨克工业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地质矿产部总工程师、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地质矿产部地质调查局局长,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三、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地质科学院科技委员会主任,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矿床成因协会副主席,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部主任等。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4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地质矿产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成果一等奖各1项,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1986年获人事部授予的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7年获李四光地质科技研究者奖,2004年获光华工程科技奖,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9年获科技部授予的“全国野外科技工作突出贡献者”称号,2014年获国际矿床成因协会终身荣誉会员称号,2018年获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终身成就奖,2022年获中国地质学会首批荣誉会士。 

  陈毓川院士长期从事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区域成矿规律、成矿预测研究及矿产勘查工作。在锡、钨、铁、铜、金等矿床,桂北、宁芜、南岭、阿尔泰地区及全国区域成矿规律、矿床成矿模式、矿床成矿系列研究领域和矿产勘查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系统、深入研究了广西大厂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及丹池成矿带地质,为指导找矿及总结成矿规律做出了贡献;深入研究宁芜、庐枞、南岭及全国区域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提出宁芜玢岩铁矿成矿模式,在国内开拓区域矿床成矿模式研究领域,系统总结华南花岗岩有色、稀有矿床及陆相火山岩铁矿成矿规律,促进了全国火山岩区及花岗岩区的地质找矿工作;与程裕淇等研究提出矿床的成矿系列概念,发展区域成矿理论。广泛应用于指导找矿;“六五”以来负责地矿部门固体矿产勘查工作,“七五”期间负责全国金矿找矿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现如今89岁高龄的陈毓川院士正在组织编写新中国首套《中国矿产地质志》。 

 

  陈毓川院士在湖南水口山铅锌矿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