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土资源部、中共浙江省委联合主办的“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作为一名普通的青年地质科研工作者代表,我有幸聆听了这场感人至深的报告会。报告团五位成员结合自身经历,用朴素的语言、真挚的感情向大家介绍了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的先进事迹。
对我来说,年轻的地质队员党晓亮讲述的他是如何走进大山、融入大山的心路历程最发人深省。他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不热爱地质到迷恋地质的心理转变,从迷惘到坚强的成长过程。他说自己一开始并不热爱地质勘查,每天都在寂寞的大山里,远离了大城市的高楼大厦和繁华喧闹,感到生命在无声无息的流逝。但是,当他跟着师傅在大山里干了三年,却深深地爱上了大山,立志扎根于此,为祖国寻找新的宝藏。“共和国的地质事业历史地落在我们年轻一代的身上,我们要接过老一辈地质人手里的火炬,在崇山峻岭之中坚守下去,锻造出无愧于时代的灿烂青春!”党晓亮铿锵有力的誓言,引得全场掌声雷动。党晓亮的故事,引起了包括我在内的不少同龄人的共鸣,我被他的执着和坚毅所深深感染。那么,作为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一个青年地质科研工作者,我们又如何在新形势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呢?
当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正在同步快速推进,能源资源需求刚性上升,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能源资源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制约。加强地质调查工作,加快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立足国内增强能源资源保障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2006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2011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审议通过《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上述文件的连续出台表明了国务院对地质工作的关注和决心,国家的地质事业迎来了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二个春天!我们这代人没有经历过上世纪末期那个地质行业的“冬天”,没有感受过自谋出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艰辛,在现在这种大好的形势下,我们就更应该奋发图强,勤勉自律,用自身的努力将地质事业永远发扬光大。为此,我们要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一、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当前,我们的国家正在高速发展,温饱问题解决了,部分民众也已达到了小康水平;然而,就在这安逸的生活环境里,我们却缺少了一种精神,就是老一辈先烈们的那种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殊不知,美好的前途需要创造,前进的道路需要开拓,生活的甜蜜需要追求。我们只有继续做艰苦的奋战,发扬老一辈革命传统的精神,才能迎来美好的明天,使地质事业不再沉沦,不再经受严冬。
二、发挥自身优势,从微观视角探索宏观世界。与党晓亮这些常年从事野外地质勘查的地质队员相比,我们在野外工作的时间并不多,并没有太多机会直接在野外根据地质线索找到有规模的矿区。因此,我们应该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以实验室为平台,从显微镜、电子探针、扫描电镜、各种质谱仪对各种矿物、元素、同位素的分析中,提取有用的微观信息,开拓新的思维,为宏观的地质找矿提出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总之,和党晓亮这些长年在野外工作经受风雨烈阳考验的年轻地质勘探队员相比,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已经很优越了,因此,即便遭遇些挫折和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要接过地质老前辈们手中的旗帜,将地质事业传承并发扬下去,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让青春在矢志不渝的奋斗中有所收获,让理想在锲而不舍的追求中成为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