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场中国工程科技中青年盐类科技论坛在京召开

发布时间:2015-12-03

2015年11月20-21日,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与热水资源研究发展中心承办,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所、天津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协办的第218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中国盐类工程科技中青年研讨会在北京国谊宾馆召开,这是建国以来首次举办的全国中青年盐科技论坛。
    中国工程院一局王振海局长、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郑绵平院士和赵文津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傅秉锋所长,以及来自中科院青海盐湖所宋彭生主任、段东平所长、中盐工程技术研究院朱国梁院长、中国海洋大学化工学院王海增院长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盐类专业相关院校的110多位代表出席会议。
    本次论坛为期两天,中国工程院王振海局长、中国工程院郑绵平院士分别致辞,有近40位来自盐类工程科技领域的优秀中青年科学家代表分别就各自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进行了专题汇报。
    报告围绕“中国盐类工程及科技的机遇、挑战、发展”的主题,分五个专题依次展开学术交流,包括盐类地质、资源调查研究与油盐兼探,盐类化学化工,盐类矿山、采选、工业设计,盐类产业战略,盐湖生物与盐湖农业。其中,针对中国钾盐、锂资源供需形势、中国战略性矿产资源评价、柴达木西部深部含钾卤水的盐田实验、盐湖卤水中锂、铷资源的提取开发技术、我国盐湖提锂工业化生产现状以及青藏高原湖泊地质微生物等问题,与参会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郑绵平院士、赵文津院士和宋彭生主任分别对青年人的科研方法、科研态度以及研究成果进行了重点点评和勉励。
    在当前科技大发展和深化改革时期,我国盐类科技正面临难得的机遇。我国有着多时代、多盐沉积环境、多样性盐资源,中青年盐类科技工作者大有可为。在探讨盐类和生命的起源,地球—行星盐类的起源……发展人类的科学认知的同时,又要脚踏实地的面临人类生存的大量盐科技课题的挑战:虽然我国钾肥自给程度有所提高,但大型海相钾盐尚未突破,亟需发展我国活动性小陆块海陆相成钾理论;我国新能源产业急需大量的锂、储能盐类,而我国空拥大量锂资源,还要从国外大量进口锂原料,亟需解决高镁锂比难题和发展低温多元相图、高、低温稀释成盐问题; 我国淡水耕地不足,而拥有盐碱地15亿亩,亟需发展“盐湖农业”(盐土农业)和生物技术,使大量盐碱地适宜农业生产。本次举办的第218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聚焦盐类产业战略与展望,为中青年科学家搭建了全方位的交流平台。 (孔维刚、许文宁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