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一条党建与业务建设深度融合的新路子——记中国地质调查局稀有稀土贵金属矿产研究室党支部

来源:地调局资源所 作者:稀有稀土贵金属矿产研究室,孙艳 发布时间:2021-02-26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稀有稀土贵金属矿产研究室党支部是一支充满活力和朝气,执行力、战斗力凝聚力极强的团队,有12名党员,平均年龄39岁。该支部始终牢记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使命,坚持以党建促业务、谋创新、带队伍,聚焦“找大矿、找好矿”目标方向,在成矿理论创新、找矿实践突破和矿政管理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土资源科技奖6项,出版专著十余部,发表论文540余篇,培养硕博士、博士后62名,连续多次被资源所评为优秀党支部和优秀部门。 

  一、真抓实干,把党建融入技术业务工作的全过程 

  研究室党支部作为科研院所最基层的党建“细胞”,如何把党建融入到技术业务工作全过程,是新时期党建工作面临的新问题,也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的关键部位和关键环节。几年来,“三稀”研究室党支部始终坚持党建和技术业务工作紧密结合、深度融合的基本思想和工作原则,一是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党建的永恒课题,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前进动力,增强每一个党员群众的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把理想信念和创新实践贯穿于技术业务工作的每一个关键环节,确保各项技术业务工作政治方向的正确性,确保技术业务工作目标和党建目标的一致性。二是注重在实践中寻找、培育党建与技术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抓手和平台——野外党支部、党小组、党员群众三级互动。根据三稀研究室工作任务,三稀研究室支部已建立川西高原探野外党支部、赣南脱贫攻坚野外党支部、粤北老矿山找矿野外党支部和矿产志党小组,通过党建工作推动科研业务工作创新发展,成功构建了党建与业务“共舞”的和谐平台。长期奋战在青藏高原的川西野外党支部,克服高海拔缺氧、天气炎热、湿热多雨、虫蚁丛生等恶劣自然环境的煎熬,以及不确定的车祸、坠石、泥石流风险,在成矿理论和找矿勘查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突破,累计新增锂资源量155万吨川西锂矿大型资源基地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矿产志党小组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等重要论断,把《中国矿产地质志》研编作为地球系统科学体系创新和发展的基础和源头,协同攻关、匠心永驻、硬核编志,在浮躁的学术生态环境下,团队成员甘于寂寞,潜心研编,组织全国近3000名地质工作者,发扬工匠精神,奋战八年,完成110部志书成果审查,其中,正式出版40,在理论研究和集成创新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并直接指导了找矿新突破;科学圈定了一批矿产开发基地和最有资源前景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基地,已提供给各省区主管部门,主动服务国家规划、决策和管理。 

  二、牢记使命,全力支撑能源资源安全保障 

  团队能够始终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牢记自身职责使命,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家庭与单位之间工作优先、室内工作与野外工作野外优先的原则,部分党员每年的野外工作时间在2/3以上,培养了过硬的战斗作风和密切协作的团队精神,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全面完成了全国主要省份稀土、稀有和稀散矿产资源战略调查,摸清了资源家底,明确了找矿方向,夯实了我国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资源基础。先后完成了全国102个稀土矿区的野外调查取样、遥感成图取证、动态分析预警工作, 为国家矿政管理部门遏制稀土越界开采、盗采等问题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被国土资源部领导称为稀土资源监管“别动队”,在2011年国务院组织的稀土专项检查中发挥了专业特长和积极作用,得到了工信部等部门的高度肯定。 

  赣南野外党支部潜心扶贫成果丰硕赣南是革命老区,也是国家特级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对象。赣南钨矿曾是中华苏维埃政府时期中央财政的台柱子,经百年开采,钨矿资源严重枯竭。团队2006年在章源钨业建立研究基地以来,新增WO3资源量13.5万吨,并拓展了新矿种、延长了矿山寿命,形成了矿业新格局,带动村民就业脱贫,被中国地质调查局领导誉为“科技创新指导找矿,助力脱贫的典型实例”。 

  三、创新引领,不断追求成矿理论研究新突破 

  在以往“成矿谱系”“成矿体系”等理论创新的基础上,近年来又创新了“成矿系列组”等新概念新理论,提出了成矿规律6W研究方法,成矿规律编图“五位一体”新技术,成矿预测“三原则”、矿区环境综合评价SMAIMA技术方法等,显著地提高了成矿理论研究水平,先后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多次,被认为是“跨世纪”成果。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三稀”矿产资源系统调查研究,首次提出大型锂矿“多旋回深循环内外生一体化”、离子吸附型稀土“八多三深”等成矿理论,以及“以锂找锂”的找矿新思路和技术流程,取得了生物找矿、遥感找矿、岩矿样品加工数控自动化等方面的一系列技术创新。 

  粤北大宝山野外党支部临危受命取得老矿山找矿突破。广东韶关大宝山铜多金属矿是一座具有千年开采历史的老矿山,目前面临资源枯竭危机,如何快速实现找矿突破、延长服务年限成为摆在矿山面前最大的难题。矿山虽然高薪聘请多名国际一流矿床学家来大宝山工作,但也没有取得进展。为解决实际问题,项目组成立野外党支部,攻坚克难,创新了“双推双控双成”的成矿模式,新增铜资源量50万吨,实现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找矿突破,可延长矿山服务年限数十年大宝山重新成为南岭地区最大的铜矿,维护了产业链安全。 

  四、探索奋进,努力构建党与业务建设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 

  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把实现新时期党的历史使命作为自己的责任担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资源保障,是我们地质人的长期任务。构建党建与业务建设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依靠科技创新,引领找矿突破,提升国家资源保障能力十分必要。稀有稀土贵金属矿产研究室党支部始终以党建为统领,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实效: 

  一是坚持“三会一课”、“例会制度”,做到“抓手”越抓越实,“平台”越搭越大,真正让党建与技术业务工作无缝衔接、深度融合、相互促进、一体发展。“例会制度”是三稀团队长期以来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种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工作模式,是团队之间学习、成果、信息、思想、感情和生活等交流的一种有效形式,党支部搭平台,学术带头人、“老班长”王登红带头,可以是学术交流会、时事政治和党建知识学习会,也可以是生活心得交流会、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会等等,形式多样,重在实效,在交流中及时发现问题,共同分析问题,努力解决问题,在分享成果和经验中教学相长,相互勉励,共同提高。 

  二是针对三稀室野外调查时间长任务重,党员群众“分多聚少”的特点,始终把野外一线党的政治思想宣传工作,以及以野外支部、党小组建设为主体组织保障工作作为支部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并注重把党建工作与安全生产、野外生活紧密结合,让每一位同志时刻都能体会到党的温暖和肩上的责任。 

  三是建立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责任传导机制,明确研究室党支部和野外党支部、党小组不同层级的责任和分工,层层抓,抓层层,具体抓,抓具体,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研究所党委科技创新要求得以全面融合,不断探索、建立党建目标和科技创新目标双实现、双丰收的工作机制。 

  四是这种长效机制在国内有关地勘单位辐射效应显著,许多项目参加人员深受启发,受益匪浅,成长为找矿专家,发现大中型铜、铁、稀有金属矿床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