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6日,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资源所”)章源研究基地建立18周年研讨会在江西省崇义县顺利召开。会议由章源钨业股份公司副总经理赖昌洪主持。
会前,与会专家领导赴章源钨业智能选矿车间、淘锡坑矿山和资源所章源基地院士楼进行现场调研,随后的座谈会围绕地质找矿、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热烈交流。章源研究基地成立于2005年,由陈毓川院士、裴荣富院士任基地顾问暨博士(后)工作站导师,是国内首家与民营企业合作建立的科研基地。资源所刘善宝研究员系统介绍了2005年章源研究基地(暨中国地质科学院博士(后)工作站)挂牌仪式以来在科技创新、地质找矿、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
一是创新建立区域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不断完善“五层楼+地下室”找矿模式,钨矿与金矿的“一期多源多位”成矿模式,提出了“南钨北扩”、“东钨西扩”的战略论断,为钨矿成矿理论的创新和找矿增储做出了积极贡献,助推江西地区成为全球钨矿成矿理论研究的重要基地。同时,积极探索地质找矿与智能选矿相结合,实现矿山绿色开发。
二是科技合作,推动地质找矿取得重要进展。淘锡坑外围的碧坑-长流坑-黄竹龙矿区、东峰、龙潭面等合计探获的WO3+Sn资源量已超过7万吨。在成矿理论指导下,实现空白区、工作程度低地区内实现找矿突破的案例。尤其在淘锡坑南部800米以下发现真厚度近5米的王脉石英脉,在淘锡坑深部发现“西华山式”钨矿,开采钨资源量已超1.5万吨,有力支撑了矿山的高质量发展。
三是以点带面,充分带动区域找矿实现突破。以章源研究基地为基础,由赣南辐射到赣东北、湘南、马达加斯加等地,先后立项申请项目21个,实施了南岭科研第一钻(2000米),立足赣南、辐射华南,圈定出幕府山—武功山、闽浙赣重点矿集区、南武夷山矿集区、北大巴山-大洪山、南岭东段等一批三稀资源远景区,为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夯实了工作基础。
座谈期间,与会各专家及领导高度肯定了章源基地18周年以来所开展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对基地取得的重要找矿成果表示祝贺。会议强调,矿床科学家扎根矿山,助推实现找矿突破,推进科企合作共赢,是矿产资源应用研究的必由之路,也正是由于走了这一条路,奠定了资源所在找矿勘查领域的领先地位。他建议,下一步资源所要持续加强章源基地的建设,并将“章源模式”不断推广,进一步创新央-地-企的联动机制,为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做出更大的贡献。
资源所副所长王登红表示,章源研究基地成立18周年以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离不开相关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同时对推动基地建立和发展的相关领导专家致以诚挚感谢。下一步,资源所将认真落实本次座谈会的精神,一是认真总结基地建设的成功经验,将章源研究基地作为“产学研用”方面的典范,要宣传并推广;二是资源所将继续与章源钨业深化合作,不断拓展合作广度和深度,支撑章源钨业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三是加强合作交流和人才培养,邀请更多院士、专家继续多给年轻人指导。四是要以章源基地的合作模式为模板,与更多的地勘队伍、矿业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合作,建立更多科企合作研究基地,共同为促进地质事业向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调查中心、资源所、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有关领导、专家和部门负责人及成员参加座谈会。
与会专家参观章源钨业智能选矿车间
与会专家参观章源基地院士楼
章源基地成立18周年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