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所科学家亮相央视《自然中国·地矿宝藏》,以找矿突破筑牢国家资源安全基石

来源:地调局资源所 发布时间:2025-06-20

202567日,在自然资源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战略合作启动的《自然中国》大型系列节目中,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资源所)科学家作为《地矿宝藏》系列讲述者亮相央视。大型系列节目《自然中国》聚焦海洋强国建设、耕地保护、找矿突破、生态保护修复成果,推出《向海而行》《探秘哀牢山》《地矿宝藏》等多个系列。其中,《地矿宝藏》系列首次聚焦中国丰富矿产资源,记录矿产资源从勘探发现到开发利用的全过程,展示地矿领域的重大突破与科研成果,也生动诠释了资源所科研团队践行找矿报国国家使命的奋斗篇章。 

科技创新引领,改写锂资源格局。1956年建所以来,作为国家矿产资源研究和找矿的“战略科技力量”,资源所始终以“找矿报国”为使命,在支撑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建功立业。近年来,资源所若干研究团队在铜、三稀、铁、钾盐等成矿与找矿理论创新和找矿及勘查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系统性突破。例如,王登红团队创立 ​​“多旋回深循环内外生一体化锂成矿理论”​​ ,揭示了内生硬岩型锂矿与外生卤水型锂矿的成因联系,历时十余年深耕亚洲锂腰带”​,在松潘-甘孜-西昆仑成矿带主持并指导新增氧化锂资源量495万吨,推动我国锂资源储量跃居全球前列,改写全球锂资源格局该团队获2023年度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近日,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资源所)作为编制单位完成的《四川省马尔康市加达矿区080线锂矿勘探报告》顺利通过自然资源部储量评审中心组织的评审。这一成果是资源所继川西甲基卡(新三号脉)、阿尔金瓦石峡南(砂锂沟)等新发现后在我国著名的松潘-甘孜地区长达2800km成锂带上又一重大找矿突破,为川西大型锂矿资源基地建设进一步提供了资源保障,有力支撑了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精神传承:从高原腹地到央视舞台节目中,科学家们再现了十年磨一剑的坚守:唐菊兴团队在海拔5000米的青藏高原常年驻守,王登红团队深入川西无人区验证锂矿靶区。这种 匠人精神 在新生代科研骨干中延续——青年科学家采用“以锂找锂”、“伟晶岩32参填图法”等理论方法,在四川加达锂矿再获找矿突破。王登红所长在节目现场指出地质找矿工作是英雄豪迈的事业,需要一代一代地质人践行匠人精神——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钻一行精一行的追求,在荒原深处为国家寻矿铸盾的坚守与奉献。我们既要恪守勘查规范,更要敢于打破认知边界,为国家找大矿、找好矿!家里有矿,心中不慌;要想心中不慌,家里必须有矿!”​ 

此次亮相《地矿宝藏》,彰显了资源所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担当。全所科研人员将以科技创新筑牢资源安全基石,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