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所毛景文科研团队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来源:地调局资源所 作者:许文宁 谢桂青 发布时间:2017-01-18

    近日,由国土资源部推荐,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毛景文、谢桂青与北京大学陈斌主要研究完成的中国东部板内燕山期大规模成矿动力学模型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该项目属于矿产资源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针对中国东部板内燕山期大爆发成矿这一世界级难题,在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中国地质大调查项目等资助下,通过15年长期深入研究,毛景文带领他的科研团队突破板内成矿动力来自板内的传统认识,发现东部板内燕山期大规模成矿受控于板缘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获得一批系统性研究成果,创新性提出中国东部板内燕山期成矿动力学模型,被国际同行定义为Mao's模型。该模型被国内外著名科学家大量引用和高度评价,20篇主要论文他引3197次,其中SCI他引1460次,8篇代表性论文他引1940次,其中SCI他引867次。毛景文16次被邀请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作板内成矿方面的大会和专题主旨报告。正是由于成果的影响力,1人出任国际矿床成因协会主席,1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Mao's模型核心成果,研究发现中国东部燕山期板内大规模成矿表现为三个特点,即:两阶段叠加成矿,成矿有早晚两阶段(165±5 ~ 135 Ma135 ~ 80 Ma)。多种构造体制叠合成矿,早阶段形成于挤压构造体制,巨量矿产聚集在北东向与东西向断裂的复合部位;晚阶段形成于伸展构造体制,巨量矿产主要于出现伸展盆地。多种来源成矿物质聚集成矿,在空间上成矿物质来源有分区性和分带性,还发现部分矿床的形成过程有地幔流体参与。创新性提出辉钼矿中Re含量可以有效地指示物质来源。建立了中国东部8个矿集区矿床模型,可用于指导找矿勘查。

    该成果不仅在国内外矿床学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同时有力支撑了全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国地质调查局运用东部燕山期板内成矿动力学模型和8个矿集区矿床模型开展找矿部署,实现了铜多金属矿找矿的重大突破。国土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运用板内成矿力学模型、矿集区矿床模型及找矿特征标志等科研成果开展了整装勘查区的找矿工作,在老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取得了重大突破。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根据项目2006年的新发现,探明了鱼库超大型钼矿(金属量171万吨,相当于17个大型钼矿)

    112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给资源所发来贺电,向取得荣誉的科研团队表示祝贺,鼓励科研团队继续肩负“向地球深部进军”的历史使命,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强国战略,扎根实践、奋力探索,为实现地质科技强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